1、建立建筑模型
建筑模型制作是设计方案最直接的体现,是设计师设计构思的信息内容的实物模型。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模型制作非常重要。建筑模型制作的水平也将决定建筑工程的质量。三维模型设计软件虽然可以与工程建筑进行交互,但不能准确地展示大量的信息内容,缺乏实用价值。建筑模型制作是建筑规划设计的基础,在保证基本牢固性后,融入设计理念,对工程建筑空间进行有效的综合分析和设计,确保建筑模型制作与设置的规范化、合理化。工业建筑一般规模、体量较大以及其工艺流程的特殊性,因此在设计时,要综合传统建筑规划设计的不足,建立参数化设计实体模型,对相关信息进行智能化解决,在设计阶段明确设计的合理性,使设计方案得到优化和完善,减少设计及施工成本。
2、图纸设计
1)利用BIM技术进行设计图纸管理,一般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土建阶段,该阶段主要以土建工程为主,并以安装模型进行设计;二是模型修改阶段,在模型修改阶段中也包含了模型的审核工序;三是碰撞检测阶段,在该阶段中主要依据项目要求以及图纸设计内容进行碰撞测试,在碰撞测试后可按照碰撞检测结果,合理进行撰写以及报告检查;四是优化阶段,在优化阶段中主要是将碰撞报告内容进行完善,并合理优化,确保后续内容符合项目要求;五是重复阶段,在完成上述四阶段后应重复以上阶段,直到碰撞测试无碰撞为止。
2)在图纸设计阶段管理时,应以综合管线、综合结构等内容进行管理,并依据BIM技术内部模型构造,以碰撞检查侦测出设计中存在的错误问题,并及时改进,以此避免在施工中出现设计图纸不合理的现象,提升施工效率。例如在进行BIM碰撞检测时,应合理利用BIM模型,实现关联信息的联动与更改,并依据模型设置出合理的三维模型,进而将碰撞检测更为立体、形象,并要求设计人员从碰撞检测中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
3)BIM技术应用于实际设计中,可提高Revit的使用效率,使其能够等同于CAD或其他软件,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设计水平,完善对建筑工程各个阶段的精确把控。
3、碰撞检查
传统二维设计图纸的可读性较弱,施工技术人员难以直观分析是否具有碰撞问题,此时可借助BIM技术组织碰撞检查工作。检查工业建筑暖通、水电管线布设情况,运用BIM软件构建管线模型,以此直接观察是否存在管线冲突。此外,还可直接应用BIM软件模拟管线施工过程,通过动态化模拟过程进行管线碰撞检测。除管线碰撞检查外,还可通过BIM软件模型分析管线预埋、预留情况,并可分析各结构的安装角度,同时还可设置各类传感器,将传感器终端与BIM软件连接,将实际数据信息直接上传至BIM系统内,用于直接分析施工参数的合理性。BIM技术能够实现施工设计的可视化呈现,使碰撞问题可直观呈现出来,从而避免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碰撞质量隐患,确保施工作业可顺利进行。
4、可视化交底
在实际应用期间,根据工业建筑设计情况搭建BIM三维模型,按照BIM三维模型制作动画视频,在LED屏幕帮助下进行技术三维可视化交底。为保障技术交底效果,在可视化交底之前,需总体规划技术交底内容,编制交底文案,结合实际情况搭建工业建筑工程施工模型,并制作动画视频,合成文案录音与动画视频,经专业技术人员复验后,即可作为交底文件。在可视化技术交底期间,可将施工工艺、施工方案、工程进度、安全目标、绿色目标、质量要求更为直观地呈现给施工人员,同时还可在BIM技术软件帮助下仿真模拟施工现场,增强施工人员综合感知,以此提高技术交底效果,为工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作业的稳定推进奠定基础。
5、后期质量控制
BIM技术能全面收集、整理建筑工程项目中各项零散、琐碎的信息数据,可以为技术人员提供完整数据分析依据,为工程后期制定制度及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如果项目管理人员能合理利用信息处理工具,可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多维度研究,进而及时预测、评估工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并通过分析数据探究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及时构建出质量控制预案和问题解决方案,经过整个过程可以帮助技术人员积累经验。实施过程中,可利用BIM技术采集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中各类变更数据、工程开工数据以及质量验收记录等信息,经过全面的数据剖析可推断出工程质量管理中可能存在的漏洞,探明原因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除此之外,利用BIM技术能直接将质量检测报告等文件进行统一提交,方便有关人员在审核过程中随用随调,有效避免传统纸质文件传递的琐碎性及不便性。
6、进度控制
传统的进度控制方法大多是制定抽象的计划,尽可能的优化施工组织方案,然后通过人工参与来书写施工日记。但是工程往往有许多不同的因素影响,受干扰风险非常高,材料安排不到位,施工人员不足,这些都会拖慢施工进度。工业建筑更是如此,工业建筑由于要满足多种生产工艺的需求,有很多特殊工艺,需要分包给不同的施工方进行施工,这样一来整体进度就很难把控。BIM-5D能有效实时的进行进度控制。用Revit/Archicad等软件建置BIM施工模型,再将模型及进度计划表导入到Navisworks/Synchro等施工模拟软件中,对多参与方、多专业的进度计划进行集成化管理,全面、动态地掌握工程进度、资源需求以及供应商生产及配送状况,解决施工和资源配置的冲突和矛盾,确保工期目标实现。
7、利用BIM进行虚拟装配
随着工业建筑的逐步发展,很多建筑构件的生产需要在工厂中完成。预制构件在工业产业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标准化构建,而且能够实现建筑物的快速搭建。如果运用BIM技术对复杂构件进行数字化加工,施工企业在建造过程中则可以变得更加准确,更加经济,更加安全。在现有的施工项目中,构配件的装配只能在现场进行,如果构配件的设计中存在问题,也只能在现场装配时才能发现,此时采取补救措施显然会造成工期滞后。如果使用BIM技术进行虚拟装配,则可以在设计的BIM模型中进行构配件的虚拟装配过程,从而提早发现制造、运输、安装中的问题,并及时修改设计。发现问题及时补救,避免因设计问题造成的工期滞后及材料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