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准确把握中职学校校园规划设计内涵的基础上,从国外职业院校、国内高职院校及普通高中等校园规划设计研究成果中提炼、借鉴,结合国家重点示范校建设实践经验,谈谈我国中职学校校园规划设计趋势。
1、实训核心化
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职能,实训基地是这一职能的空间载体,校园规划设计不能脱离职业教育这一基本特色。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以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五元素来构筑城市意象,建立人们脑海中城市的印象。在中职学校校园规划设计中,则可通过将校园实训基地及周边地域打造标志物或者节点的处理来强化实训职能核心化趋势。在外部呈现上,实训基地可以依托学校发展历程的文化风貌或是当前发展的时代气息进行鲜明的形象设计,给进入校园的人较为直观的标志物感受。实训基地所处的实训教学功能分区设置在校园规划设计的轴线周围,有意识地塑造自然景观,进行人文宣传,增加人们在较接近实训基地标志物的节点区域停留的时间。在内部布局上,实训基地空间尺度不可拘泥于传统教室尺寸,应该符合对应专业开展实训教学的实际需求,利用高大的尺度和采光设计呈现中职学校实训特色,建立与普通高级中学相区别的中职学校校园形象,凸显实训教学功能分区的核心性。
2、产业合作化
中职学校强调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强调职业教育具有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要求,中职学校应与地方工业建立相互依存关系!中职学校多采用寄宿制,校园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相对较大,在当前土地价值较高的总体形势下,新建校区一般选址在城市周边,与城市产业园区选址有一定的相似处,校园选址在产业园区附近可为学校后期与地方产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便利。如受条件所限无法与产业园区相邻,新建校园选址于与产业园区有快速交通系统支持的区位,对于后期校企合作推进也是可行的。近年来,投入建设的湖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职教园区、广西柳州职业教育园区,作为多所汽车制造类中高职院校落户办学的教育园区,两个园区的区位便与地方汽车产业园区邻近。在园区内办学的中职学校依托区位便利与武汉市、柳州市汽车制造产业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服务当地汽车产业的同时,自身专业办学也得到明显的发展。
3、地域互动化
中职学校面向社会提供的培训服务进一步扩展,人员流动量也会提升。校园建设可以带来人口红利,为周边地域带来道路交通发展、配套设施健全、土地资源增值的潜在可能,部分学校校园内的图书馆、体育馆、运动场等公共空间资源也可与周边社区共享,激活周边地域的发展活力。各地职教园区作为职业院校新建校区集中落户的建设基地,大部分选址均位于城市新区或者周边地区,院校的人口聚集效应带动地域基础建设如道路交通、住宅小区、商业配套等建设的连锁反应,显著激活地域发展。而院校周边地域的激活也反作用于院校的发展,周边配套提升也会良性循环地带来更多的物资和人流,为院校师生工作、生活提供更为便利的设施和条件。
4、形象整体化
传统的中职教育园区规划设计受投资规模和区位条件的限制,建筑工程通常是一个建筑项目,校园建筑是分时期、分时代建设的,后来又对每一栋建筑进行翻修。由于旧建筑物与新建筑物之间缺乏联系,校园缺乏整体风格。各建筑因为规划建设时期不同、校园布局的更新修改,出现布局不科学、建筑利用率低的情况,造成空间资源的浪费。校园整体环境在室内与室外、绿化与建筑、道路与广场等方面的界线过于明确,缺乏相融的视觉感受。为避免以上问题,中职学校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校园规划设计应趋向于整体化规划校园的方向,统一建筑风格,以中庭、连廊等手段聚合建筑物,为空间的变化设计合理的过渡空间,让校园环境呈现出整体化的形象。后续的建设也应充分考虑原有建筑的特点,维持校园形象的整体性。
5、景观特色化
校园规划理论的匮乏和校园人文关怀的缺失让传统中职学校校园规划设计长期处于较为固定的模式,其对于景观的营造更多的是“复刻”,因此营造出高度相似、缺乏个性特征的校园环境。学校环境缺乏与文化、历史、地理、风景等相结合的特色,这影响了学生的审美培养,使他们无法获得校园归属感。为避免校园景观千篇一律,中职学校校园规划设计应深入发掘历史文化沉淀,从校园规划、建筑造型、景观小品等各个方面着手,使自然和人文景观与地域文化特色相一致,同时使校园景观具有独特的特色。
6、空间开放化
当前社会资源共享的趋势明显,校园资源也有这方面的发展趋势。校园景观绿化尤其是围墙周边的绿化隔离被高墙隔开,欣赏利用价值受限。学校体育馆、图书馆、体育场地等由政府资助,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使用。为提升校园景观和公共资源的共享性,中职学校校园规划设计可运用庭院、廊道、亭子等园艺小品,营造适合交流的开放空间,供学生休息和活动使用。校园围墙宜改成通透性较强的围栏,形成一定的过渡空间,美化城市环境,也让周边民众欣赏到透出围墙的园林风光。靠外的区域设置为图书馆、体育馆、运动场等设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放与社区居民共享,供民众使用。
7、管理社会化
中职学校学生大多来自城市周边乡镇,家校距离远,学生大多为初中毕业生,年龄集中在 15~18 岁,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因此中职学校多采用寄宿制,校园内建设有食堂及学生宿舍楼。学生学习、生活在校园里,大部分学生除了学习,日常起居、活动、休闲都在校园内进行,在校园内部形成一个小社会。同时,为保证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学校需配置一定量的管理和服务人员,为学生提供居住、用餐等基本生活条件。大量学生在校园内聚集的社会化对中职学校校园规划设计提出设施更完备、服务更周全、管理更精细的新要求。除了计划建造更多的服务设施,新建中职学校在宿舍管理、安保防卫、绿化清洁、食堂运营等软性管理上都应逐步引入社会的专业物业管理机构执行。
8、资源节约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资源的匮乏,校园规划设计在前期规划、中期建设、后期景观、能源等方面都呈现出节约的常态化。在初期的规划中,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建筑物的密度和容量受到严格控制,其计算方法是根据建筑的规模、土地面积、建筑物面积等的估计数。在中期建设中,可以将经济和建筑效益与符合照明、通风和绝缘功能的模型与材料结合起来。在后期绿化中,建议采用当地的绿化植物,采用乔、灌、草坪、花坛相结合的方法,提高绿化植物的成活率和绿化覆盖率。在能源使用方面,使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以减少传统能源产生的废物和污染。
9、格局和文化
从国外职业院校校园规划设计研究及实践中可以发现,国外校园规划在完善校园功能、增添附属设施的同时,创新性地设置开放式校园(美国)、不完全开放式教室(日本)、生活集团(英国)、聚落教室(新加坡)等,努力提升老师和学生在交往空间、视听技术、感官等方面的体验,同时将校园场地的使用转型为社区公共服务的区域,而不再是师生专用。立足国内教育现状,当前我国教育存在受教育人口基数大、班级单位人数多、人口素质不均衡的普遍现象,大部分地区仍未具备推广开放式教学空间的条件。但是,借鉴国外学者在校园规划设计中关注学生交往行为,我国中职学校规划设计应呈现出格局人文化趋势,在实践中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将校园里的交往空间和过渡空间打造得更加灵活。
总之,中职学校校园规划设计应从国家政策、教育导向、学校实际、师生感受等宏、中、微观多个层面进行考量,立足中职学校的特定主体,围绕中职教育的特定功能,挖掘场所中人、物、活动的特异性,紧扣中职学校规划设计内涵和趋势进行校园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