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今天,医疗技术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使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了当前全世界范围内所关注的一大焦点问题。其中,对于如何解决老年人居住问题,在国内社会各阶层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现代化生活模式下,如何为老年人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确保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离不开居住建筑设计的支撑,从老龄社会出发对居住建筑进行设计,最大化的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就成为当前居住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下面笔者浅谈一下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的几点要求,希望对解决老年人住房设计有帮助。
1、自立性(生理)
从自立性角度出发,其核心理念为:以确保安全性、健康性为基础,确保在老年人独立生活的过程中,有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危险隐患。提升老人的自立性,对于帮助老年人享受正常生活可以起到很好的帮助。因此,在设计时,设计师应当消除室内地面的高度差、加大走廊宽度、安装自动报警装置、选择防滑的材料铺设地面、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可在墙面必要的部位加设扶手,比如马桶两侧等,促使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安全性,并为老年人实现自立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在实际针对这些设备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特点,并结合老人自身身体尺寸特点,实现针对性设计。同时,在空间布局上,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机能不断退化,且伴随着种种老年病的困扰,为了不断提高老年人的自主活动愿望,促使老年人对独立生活具备自信心,需要充分融入人性化设计理念。比如针对厨房低柜的设计,要结合老年人弯腰取物等行动上的不便,实现优化设计,适当减小设计尺寸,确保居住空间的各项设计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2、适用性(环境)
针对老年人居住建筑进行设计时,应当为老年人发挥自己的余热提供一定的空间。对于和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来讲,根据老年人和子女在生活规律、生理和心理需求方面的不同,在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生活空间的同时,为子女留出一定的空间,以便在保证老年人生活空间独立性的同时,保证子女也有良好的休息环境和照顾老人的空间。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需要在考虑老年人需求的同时,兼顾其子女或者是照顾者的需求,使居住条件具有多元性的特质。从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来看,采用两代居住设计的方式,可以同时解决青年人和老年人的不同居住需求,在为青年人创造良好居住条件同时,满足青年人需要长期照顾老人的需要。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生理条件和心理状态也都会发生变化,老年建筑在设计之初应考虑到今后改造的可能。一些最初定位为自理老人的居住建筑在运行后转型为护理型居住建筑,需要重新划分布局形式、改变平面功能。基于此,在居住建筑设计时不仅要关注隐私,还需要做好隐蔽设计,为后续增加相关的设备和设施,方便改造。在不影响居住建筑商品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高老年人居住建筑的可改造性,以满足老年人在不同阶段的生活需求。
3、社群性(心理)
“十三五”期间,国家提出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的各类资源及其服务功能,让老人尽可能延长在原有社区中的生活时光,保持原先的生活方式和延续以往的社会关系。而不应该割裂老人与社会的联系。在此理念的影响下,老年建筑在逐步朝着社区化、家庭化的方向演化。老年居住建筑的设计要强调人性化,包括在建筑空间推行居家氛围的设计理念。比如在养老建筑的室内,设计师需要为老人居室的个性化布置提供一定的自由度。比如可以只为老人提供护理床、床头柜、衣柜等生活基础需求的家具,而其他扩展需求的家具则鼓励老人自带。因此老人可以使用自己熟悉和喜爱的家具饰品来装点居室空间,形成个性化的居室布置样式。老年居住建筑的设计也要强调隐私、隐蔽化。包括在居室内设置独立卫生间和充足的储藏空间。老人一般生活仔细,通常存有较多的衣物和生活用品,因此在设计中应考虑为其留出充足储物空间来满足老人的需要。
总之,立足于养老模式角度下,目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有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基于此,在对老年人居住建筑进行设计时,也可以从这三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入手,在满足生理性、环境性和心理性三项原则的基础上,在老年人居住建筑中进行整体的智能化家居设计,进一步提高老年建筑的服务质量。同时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对老年人居住建筑进行特殊化的设计,解决其当前存在的各类缺陷和问题,为老年建筑的创新设计提供更多思路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