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火灾类别
在工业厂房消防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和章程进行设计。同时,设计人员需要对生产流程和材料特性有清晰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确定火灾危险性类别。有些工业厂房应用的生产材料主要是木材、海绵等。容易因操作不规范、保管不善、电气设备故障短路、遗留火种等各种原因引起火灾。因此,有必要在确定火灾危险性类别的基础上,对厂房进行防火设计。如厂房一端设有楼梯间,一楼设有直通室外的出口等。同时,每个车间都设有疏散门通往楼梯间。一楼为方便人员和设备出入,设有一个门洞,直通楼梯间,没有防火门,容易导致建筑车间火灾蔓延后大量烟雾通过门洞进入楼梯间。由于安全管理不到位,加上楼梯间主要作为楼层间的日常交通通道,二层车间的防火门一直是开着的,有时为了方便被人为固定和开启。烟气通过楼梯间扩散到各个楼层,甚至成为“大烟囱”。人员无法通过疏散楼梯疏散,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因此,需要根据火灾类别和蔓延趋势的预测进行防火设计,同时根据相关要求确定建筑的耐火等级,并有效划分建筑防火分区,确保防火设计内容具有实用价值。
2、防火区域的合理划分
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防火分区可分为楼层分区和功能分区两种。首先,将每层视为一个隔断,相邻两层之间通过封闭楼梯间连通,同时每个楼梯间都设有防火门。其次,根据生产车间的不同功能,如工业厂房的生产区和办公区,用防火墙隔离不同的区域。同时,应根据实际功能设置几个疏散口并采用防火门。在控制防火分区面积时,可以通过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来增加各分区的允许面积,但必须保证生产工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要达到一级耐火等级,可以通过提高构件的耐火极限,采用涂刷防火涂料的方法来实现。此外,还要给厂房内配备自动灭火装置,根据实际情况扩大防火分区面积,切实控制防火分区面积。
3、优化防火、防烟分区的设置
工业厂房的实际用途与住宅建筑不同,工业厂房一般没有客梯,封闭楼梯间往往承担主要交通通道,日利用率极高,难以保证防火门正常关闭或关闭功能正常。在日常检查工作中,统计显示防火门关闭功能异常或被认为开启的比率极高,因此建议在工业厂房内,特别是人员密集、生产储存有静止物品的厂房内,设置室外楼梯或半室外楼梯,以提高分区功能和人员疏散的安全性。对于有条件的工业厂房,应优先设置外部走廊,增加员工休息空间,同时增加人员紧急疏散逃生空间,提高紧急情况下人员逃生概率。楼梯疏散门、防护墙门窗等,应结合工业厂房的特点,尽可能避免设置较高的门窗,并加强防烟功能。
4、控制疏散出口的数量和距离
合理设计疏散路线是防火设计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若存在厂房的疏散口相对分散、疏散路线较长或有障碍、人流与物流通道混用、一楼没有设置专门的防火门等因素,一旦发生火灾时,烟气会通过门洞直接进入楼梯间,加快了烟气的蔓延速度和面积,二层即使设置了防火门,但由于人为控制,烟气也难以快速消散,且各疏散出口与人员生产区距离较远,发生火灾时难以及时疏散。根据相关规范规定,厂房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如疏散楼梯、直通室外地平面等。因此,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疏散出口的数量,同时要复核最远工作地点到疏散出口的距离是否满足规范对最远点的要求,避免出现疏散距离过长、疏散楼梯或疏散出口不足等问题。此外,还需要确保疏散楼梯、走廊和疏散门的宽度符合相关规范的具体标准,以防止发生火灾时,由于疏散出口的数量和距离而在拥挤的情况下延长疏散时间,甚至可能错过最佳逃生机会,从而对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在优化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人员疏散问题。
5、促使建筑构造满足要求
在建筑防火优化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关注墙体、门窗的防火界限,根据不同部位的防火规范进行针对性设计,深化防火材料的内容和设置距离等。以满足实际设计和使用要求。从墙体防火的角度来说,首先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必须具有很高的耐火极限,通常需要达到3小时以上。同时,在建造墙体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耐火持续时间、成本和材料的负荷程度。在此基础上,疏散通道两侧和大厅食堂隔墙需要较高的耐火极限,需要保持在1.5小时以上。这种隔墙必须用双层石膏板施工,既能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又能延长火灾时的疏散时间。从门窗防火的角度来说,首先要保证门窗洞口与防火墙的水平距离符合标准要求,比如:内转角两侧洞口距离≥4m、紧靠防火墙两侧门窗洞口距离不应<2m等,但是对于采用耐火极限≥0.9h,且不属于燃烧固定窗扇的采光窗来说,能够避免受到距离的限制,在优化设计过程中,必须要保证与室外连接的防火墙门是甲级防火门,其他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防火门等级进行针对性选择,比如:封闭楼梯间、空调机房等可使用乙级防火门,家具电缆控制室等可使用丙级防火门,促使工业厂房整体构造设计满足应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