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构建广东省绿色建设体系,首先要回答“什么是广东绿色建设”的问题。绿色建设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虽然在广东省各项政府文件和报告中被多次提及,但其含义和覆盖范围并未进行具体的阐述。广东省建立绿色建设指标体系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用更科学更量化的方式来回答“什么是绿色建设”的问题。
建立绿色建设指标体系
广东省在全国率先构建工程建设规划、勘察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建设指标体系,开展建筑能效评价。出台广东省绿色建筑地方性强制设计标准,实施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出台关于广东省推进绿色建设的意见。
要建立广东省绿色建设指标体系,需要从工程建设规划、土地、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管理、改造、报废拆除的全寿命期,以及城市、城区、基础设施、建筑工程等工程建设全领域来调研广东省城市建设的现状。总结分析国家及广东省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环境保护、宜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要求,紧密结合当前建设领域深化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形势和方向,从而分析和提出广东省城市建设在生态、低碳、节能、环保、宜居、智能等方面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需求。只有通过绿色建设,转变建设领域的生产方式,才能打造涵盖市政、轨道交通、建筑产业的广东省建设产业现代化产业集群。建立绿色建设技术支持体系广东省绿色建设体系是对现有建设体系的提升,要推进绿色建设体系的建立,需要在技术层面给予足够的支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立与绿色建设发展相配套的技术标准体系,二是围绕绿色建设体系搭建具体的技术框架。
要建立绿色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必须将对绿色建设体系的框架、类别、层次、技术领域、功能特征、建设关键部署等进行系统研究,全面梳理现有建设技术标准体系,结合有关标准化部门的相应指导原则与广东省绿色建设未来发展的方向,从绿色建设各个环节的技术需求出发,查找推动广东省绿色建设发展目前存在的标准缺口,并提出补缺方案,从而构建出与广东省绿色建设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标准体系,为广东省绿色建设的战略性发展提供科学的标准框架和理论指导。
建立绿色建设创新市场机制
推进广东省绿色建设体系实施,除了顶层设计的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还需要对政府和市场做更加准确的定位,挖掘自下而上的动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要通过社会各个利益群体的互动,让地方、社会及各个利益相关方都参与进来,避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减少政府行为的盲目性,降低绿色建设的风险与成本。
广东省积极完善财政激励政策,综合利用社会资本、外资以及财政资金投入绿色建设、低碳生态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运用。探索设立广东新型城镇化绿色建设发展基金,拓宽投融资渠道。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全省所有大型企业有效整合资源,组建城市建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开展绿色建设试点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继续推动城市开发建设的方式向着绿色低碳循环方式转变。深入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共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示范省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建立示范省建设和省部合作探索绿色建设模式。健全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管理和实施机制,将低碳生态的主要目标和技术指标落实到各层城乡规划中强化实施。
该厅重点开展“海绵城市”和步行、自行车系统建设和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积极推进广州、深圳、珠海市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深圳、东莞市建设海绵城市,广州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试点。推进绿色生态城区试点示范建设,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创建5~8个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加快开展绿道“升级版”系列工作,对接国家公园要求,以绿道网为基础,以建设社区体育公园和郊野公园为近期工作重点,构建省域公园体系,全面推进全省生态控制线划定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