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协同产业、规划和土地布局,创新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利益分配机制
从宏观层面出发,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1)通过区内平衡的方式调整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创新用地规模调节机制,连片改造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项目,做好顶层规划设计。
2)分门别类地、有针对性地推出一系列企业入园标准、土地资源保护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之具体化、精细化,并加强立法、执法力度,解决土地权属问题。
3)在前期探索出多种改造模式的基础上,将企业热情转化为推动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的内动力,并探索建立不同改造方向的利益平衡机制,形成政府、企业、群众、村居多方共赢的局面。
从微观层面出发,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1)完善已有园区资产台账,制定将到期或拟改造的村级工业园土地厂房的政府统租政策,改造整治提升区域内村居、股份合作社集体资产情况的清查梳理,全面管控村级工业园。
2)向镇街充分放权,优化审批流程。下级部门提前介入解决产权归属审批存在问题,对没有违规的项目,实施多部门集中审批,优化行政审批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按“先决策,后手续”方式倒逼审批最大限度提速。
3)建立不同改造方向的利益分配机制,制定减量村居的收益保障和增量村居的平衡分配方案,区、镇两级统筹安排物业置换,并保障村集体和农民们的长远收益。
2、科学定位产业园升级规划,构建产业群聚集格局
从宏观层面出发,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1)要根据各镇街产业园区升级改造方向,选择合适的产业进驻,特别是主导产业高科技企业的进入。
2)在产业选择过程中,对于规模较小的产业园区,升级改造以单纯的产业为主;对于中等规模的产业园区,以优化调整为主,突出特色,建立配套服务设施;对于规模较大的产业园区,建立优质企业,以优质的企业主导该产业链并进行相关产业植入及扶持发展,从纵向和横向做大服务集群。
从微观层面出发,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1)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产业。集中力量建设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4.0、智能制造云、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文化创意等创新型智慧产业,积极引导和推动相关产业集中靠拢。
2)逐步形成产业集群。通过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聚集,推动人才聚集优势。
3)着力构建“以园区为引领、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所为支撑的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促推企业技术创新、研发和创新成果应用,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
3、创新招商模式,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从宏观层面出发,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1)充分发挥各类商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调动企业和侨胞乡贤参与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由政府引导服务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
2)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创新体系,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引进国内外优秀运营团队和商业模式,打造招商—运营—发展一体化的现代化园区。
3)强化项目风险评估,完善招商项目评估机制,同步建立项目后续监管体系。
从微观层面出发,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1)引入社会资本,借鉴日本建设工业园的做法,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建立合适的产权结构,确立园区经营的治理机构及利益分配机制。
2)调动大型民营企业发挥引领带头作用,打造企业聚变、资源聚合、空间聚集的高质量产业园,推进产业升级改造浪潮。
3)大力推进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园区创业创新服务体系。设立镇级创业培训点,为创业者提供职业培训,设置专职就业创业工作人员,利用服务平台服务村民自主创业。
4、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引入第三方治理
从宏观层面出发,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1)以政府为主导,推进环保设施建设,降低治理成本,提高达标排放率。
2)引导村级产业园实现产业载体建设兼顾城市功能,产业布局与城市配套同步、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同频、产业环境改造和人居环境提升同轨,强化环境配套体系建设。
从微观层面出发,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1)研究出台有利于推进第三方治理的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第三方治理试点示范项目给予财政资金支持。
2)培育环境服务产业。
3)做好园区定位和入园标准,充分发挥园区“资源集中”的优势,提前制定好环境管理治理的路线图,做好园区企业间资源共享、协同处置和循环利用,为企业提供综合全面的治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