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工业园区通过再规划改造,通过不同的切入点实现了不同的更新规划,在城市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1、工业文化综合园区
对于传统工业园区的更新改造,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鲁尔区的实践。鲁尔区是德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加之地理位置优越,具有水路运输和陆路运输的便利条件。因此发展了煤炭、钢铁、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等传统工业,以及各类服装、纺织、啤酒等轻工业。但随着经济发展,德国鲁尔区开始衰落。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区域范围内的改造创新,从具体实践来看,鲁尔区进行了以下的升级改造:
1)改造传统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在原有经济领域中明确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发展,淘汰落后产业,对原有的传统核心产业进行升级优化。同时吸引资本技术,培育新兴经济,促进新型产业发展。
2)进行区域改造,实现生态恢复和价值提升。兴建了国际建筑展览埃姆舍公园,对当地进行了污染治理和生态重建;将文化景观进行工业旅游开发;同时配套居住、商业服务设施和科技园区开发,提升了商业价值,进行了综合性的规划改造。
鲁尔区为代表的工业文化综合园区保留了其原有的工业产业,在调整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同时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科技,拓展交通,消除污染,美化环境,进行了物质、经济和文化的改造,实现了各行业的均衡发展。
2、文化创意园区
目前国内对于大型工业区的旧址改造,主要方向是改造更新为文化创意园区,如北京的798、751、上海八号桥、苏州河以及沈阳1905创意产业园区等。比较典型的是北京的798文化创意园区。
北京798艺术区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面积60多万平方米,是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从2001年开始,北京周边的艺术家开始聚集,创作展示、艺术交流、文化设计、酒吧、咖啡店等不断地进驻,使得798成为现代都市文化的一个新地标。
798艺术园区的转型看起来似乎像一种非自主的被动转型,但是从发展历程来看,原有的国营电子厂随着城市的发展和都市化的进程,需要进行工业产业的外迁,引入更适合城市定位和发展趋势的无污染、低能耗、可持续、高科技的新型产业,而文化产业的入驻也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趋势。另外,798园区还进一步完善了园区的服务设施,增加了展览展示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等,并对园区的核心区域进行保护和开发,推动宣传与推广,吸引国内外艺术家和艺术机构的加入。吸引了众多观光游客,也增加了艺术品的成交量,打响了特色品牌,是旧工业区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的典范实践。
3、城市公共休闲园区
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旧址改造方式是改造为城市公共休闲园区,比如由广东中山粤中造船厂改造的中山岐江公园、由老工业厂房改造规划的上海世博园、由瓦斯场改造的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等。这些园区秉承了生态恢复、土地再利用、城市更新的理念,利用本身的自然区位优势,保留原址上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植物,并将这些元素进行艺术处理。比如岐江公园内的铁轨、水塔、机器的保留;世博园内的工业厂房向场馆设施、服务设施的改建,原有的大烟囱也改造成“世博气象信号塔”,成为了世博园的标志。这些旧厂区的标志性建筑,作为历史的传承和辉煌的印记,也彰显了公园或园区的标志和特色。
4、整体商业开发
英国的伯明翰布林德利工业区,则是以“综合使用、整体更新”的设计理念,对工业区进行整体的开发建设,实现了旧址的规划更新,是另一种值得借鉴的规划模式。
伯明翰布林德利工业区位于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市中心西部,是典型工业革命的产物。18世纪后期,伯明翰以金属产品制造和贸易为主,到了20世纪50年代,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下,伯明翰的金属贸易逐渐萎缩,布林德利开始走向衰败。
伯明翰市通过寻找新的经济支撑点进行转型,提出了“混合使用”的主旨,建设少量的办公设施,具有高度的渗透性、良好的步行联系和精心设计的公共空间。新的规划包括了10万平方米的办公面积,3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120套住宅和2600个停车位,有布林德利广场和奥泽尔广场组成的公共建筑群,并规划了三条轴线,将步行街、广场和传统步行系统紧密联系起来。虽然规划的实现是分批次进行,但由于规划先行,在新版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导则的指引下,开发商具有清晰的目标和明确的实施方案,能够统筹考虑建筑的整体性,建立完善的配套设施,并将传统工业码头的构建保留在建筑的细部,传承了旧时的文化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