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提前生产施工的构件,然后将这些构件运送到施工现场,通过灌浆料或者节点连接等方式进行组装施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新型建筑形式,目前在世界上已经广泛使用。它具有节能环保、结构设计灵活等特点,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流程可以分为设计、生产、运输和安装四个阶段。下面广东建科设计浅谈一下装配式建筑各阶段的完善和控制:
1、设计阶段
当前我国内地的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可以借鉴香港地区的“工厂化,产业化”建设模式,对构件类型进行标准化要求,从而能够实现构件生产中的模板、模具的重复使用,缓解模具重量大及拆模时间长的缺点,将模具结构进行流水生产,包括混凝土的配置制作、下料、振捣与养护等工作在同一位置开展,构件边模使用具有磁性的模板,增加模具的循环使用率。重视设计过程中的安装和生产问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构件数量和种类,从而在构件制作安装过程中降低模具的投入量。同时还需要考虑构件在现场安装过程中的难度,与构件特点相结合,对安装节点进行标准化设计,保证施工现场的有序安装,降低其他辅助设施的投入。
另外,设计阶段还可以根据装饰设计要求,将预制构件设计为有表面装饰的,例如结构外墙,可以将保温结构与外装结构同时设计在预制构件上,缩短了施工过程中的装饰施工时间,有利于控制成本。
2、生产阶段
在预制构件的生产制作环节,一是提高预制构件的生产技术水平,实现预制构件的流水生产,以此降低人工投入,提高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在生产中应用无损连接装置,以此作为生产平台有利于提高生产率,增加生产平台的使用寿命,降低机械成本摊销,降低生产成本;二是与固定工厂合作生产构件,该方式有利于集中收集建筑垃圾,避免建筑垃圾的分散影响更多的生态环境,积极响应国家的发展号召;三是不断提高结构制件的节能减排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实现模板的循环利用,减少养护的时间,减少生产成本。预制构件利用工图进行制作,属于标准的工厂生产制度,从人力资源投入、缩短工期、节省原材料等各方面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投入;四是深化构件生产工艺,在正式生产制作之前,对施工图纸进行深入研究,熟悉了解构件的各种参数,以此提高构件制作的准确性,提高工厂效益与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效益。
3、运输阶段
装配式预制构件在运输之前设计科学的运输路线与运输方案,有利于控制运输成本。在施工现场的正式装配式施工之前,要将首层安装的预制构件运送到施工现场,结合使用进度逐渐运输剩余构件,尽量避免预制构件的堆放。
1)事前制定合理的运输方案:根据构件尺寸、重量、数量的情况合理选择合适的运输车辆、运输路线以及起重装置,从而综合制定最佳的运输方案。
2)运输前查看运输路线:对运输道路进行熟悉,并且确定公路桥梁的最大负荷量是否满足运输要求,沿途是否有障碍物,以及通过的涵洞等尺寸是否能够通过车辆。为保证运输车辆的顺利通行做好准备。
3)设计制作运输架:运输架可以保证预构建的稳定,所以在运输之前要根据不同的结构和尺寸要求定制不同的运输架,减少构件变形的问题,提高运输的质量,降低损坏率。
4)改善搬运方式:预制构件在搬运过程中分为三种形式,平放、斜放与立放,在搬运过程中要根据构件形状选择合理的搬运方式,实现运输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运输成本。
4、施工阶段
在施工阶段,尽可能地实现建筑预制率的提高,并合理差分预制构件,实现预制构件制作的制作效率,并且降低施工现场的安装难度,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方案降低施工费是可选之举。但是预制率过高还会增加施工现场安装的人工费与机械费,增加安装成本,为此需要综合考虑预制率,同时提高装配效率,以此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